交通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张永晖

发布者: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学科 发布时间:2016-09-27 浏览次数:300


福建工程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学位类别:硕士                      学科、  专业:交通运输工程

课程类别:专业学位课           课程中文名称:交通信息技术

所在学院(公章):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英文名称: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总学时

已完成

时数

本    学   期   时    数

考试

(查)

54


合计

讲课

实验

习题

设计

作业

实习

其他

考试

54

42


4

6


2

总学时:       54学。                学分:3学分



课程简介(中文):

课程是交通运输工程的专业必修课。是交通信息工程、交通工程、物流工程、交通运输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通信息的基本概念、交通信息技术、交通信息采集手段及交通信息的基本分析方法等,并能应用于交通信息系统的监控及协调中去。

为后序课程智能交通系统导论、交通信息检测与处理、现代交通信息网等专业课奠定基础。


课程简介(英文):

Course Description:

 The Course is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transportation projects, and the basic course of Traff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raffic engineering, logistics engineering,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professionalcourse.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ying,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of traffic information, traff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ff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ethods and fundamental analysis method on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can use it to monitor, control and coordinate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Course is also subsequent introduction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traffic information detection and processing, modern traffic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教学目标:


了解交通信息采集各类手段,能够对各类采集器进行性能比较分析等;

掌握交通信息处理技术的原理,包括数据压缩、信息融合、模式识别等;

理解光传输网络、移动蜂窝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各自特点,并能够综合应用于交通控制领域;

了解交通信息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等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并能应用之;

理解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所处地位,并能利用其监视、控制以及协调交通信息系统。


课程内容:(各阶段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1绪论 (2学时)

介绍智能交通系统总体概况、发展历史和趋势、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信息技术等;



1

2交通信息采集技术(4学时)

介绍交通信息采集各类手段,如线圈、图像、超声波、红外线、微波等,并对各类采集器进行性能比较分析等;

3交通信息处理技术 (6学时)

掌握交通信息处理技术的原理,包括数据压缩、信息融合、模式识别等;

4交通信息传输技术(10学时)

光传输网络、移动蜂窝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5交通信息管理技术 (6学时)

介绍交通信息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等交通信息管理系统;

6全球定位系统 (6学时)

介绍GPS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原理,GPS导航系统;

7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6学时)

GIS-T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简介、在交通领域的导航;

8交通信息技术案例 (2学时)

着重介绍和点评交通信息技术应用案例,从系统角度使学生更详细理解和掌握交通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9 设计和作业(6学时)

8节一道,主要是对同学们的思维方式以学习讨论的形式加以引导、提炼和总结。

1 智能交通系统

1.1.1 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1.1.2 交通信息源及分类

1.2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信息技术

1.2.1 智能交通系统的特点

1.2.2 交通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

2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2.1 环形线圈感应式采集技术

2.1.1 环形线圈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1.2 环形线圈检测器的应用

2.1.3 环形线圈检测器的特点

2.2 视频采集检测技术

2.2.1 视频采集检测系统组成

2.2.2 视频检测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2.3 智能交通系统中视频采集检测技术的应用

2.3 微波采集检测技术

2.3.1 雷达测速仪

2.3.2 远程交通微波检测器

2.4 其他交通信息检测技术

2.4.1 红外线传感器

2.4.2 超声波雷达

3 交通信息处理技术

3.1 数据压缩处理技术

3.1.1JPEG标准

3.1.2MPEG标准

3.1.3 音频压缩编码

3.2 交通信息融合处理技术

3.2.1 信息融合概述

3.2.2 交通信息融合处理方法

3.2.3 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智能驾驶系统

3.3 交通流与行程时间预测技术

3.3.1 交通流预测方法

3.3.2 行程时间预测方法

3.4 模式识别技术

3.4.1 模式识别

3.4.2 车牌自动识别技术

3.4.3 车型识别技术

4 交通信息传输技术

4.1 交通信息传输系统

4.1.1 交通信息的传输媒介

4.1.2 交通信息接入方式

4.1.3 交通信息传输系统的组成

4.2 模拟信息传输

4.2.1 模拟调制方式

4.2.2 模拟解调方式

4.2.3 频分多路复用

4.3 数字信息传输

4.3.1 模拟信号数字化

4.3.2 基带数字信号传输

4.3.3 信道编码及差错控制

4.3.4 数字调制方式

4.3.5 数字信号多路复用

4.4 无线信息传输

4.4.1 无线电波的辐射与接收

4.4.2 电波传播特性

4.4.3 多址技术

4.4.4 扩频及跳频技术

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素质培养为目标,以培养交通领域的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应用技术为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通信息的基本概念、交通信息技术、交通信息采集手段及交通信息的基本分析方法等,为后序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应用性较强。因此,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以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点应放在以交通智能化为背景,应用本课程内容去分析和理解智能交通系统,从中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

考试形式视学生的特点,以灵活为主,既可以采用考卷方式考试,也可以采用大论文方式。试题以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应用等为主,总成绩对平时的表现和师生交互内容给与一定的体现。


预修课程:


无需预修课程.但是如果曾经修过《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多媒体通信》以及GIS相关课程,会更有利理解。推荐课余选修概率论、信息论、交通工程、交通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


适用于何方向:


交通运输工程下:

城市交通信息工程及智能控制、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交通检测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交通运输安全与管理各方向


考核方式:

考试或课程论文或两者并行


本门课程的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欧冬秀《交通信息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2、参考书:陆化普智能交通系统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相关论文

 [1] 杨晓光.中国交通信息系统基本框架体系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0

 [2] 王力,王川久,沈晓蓉,范跃祖.智能交通系统中实时交通信息采集处理的新方法.系统工程,2005

 [3] 蒋昌俊,曾国荪,陈闳中,苗夺谦等.交通信息网格的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

 [4] 杨兆升,王爽,马道松.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方法综述公路交通科技,2006

兆升.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5] 干宏程,孙立军,陈建阳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 李瑞敏,陆化普,史其信.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5

 [7] 石建军,李晓莉.交通信息云计算及其应用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

 [8] JCD Lima, CC da Rocha, I Augustin,  CARS-AD Project: Context-Aware Recommender System for Authentication Decision in Pervasive and Mobile Environments. MAR Dantas - cdn.intechopen.com



执笔人:张永晖


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签字:____________


2-交通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张永晖.doc

打印此页】 【顶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