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培养计划

 

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初稿)

  

专业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代码:0823

英文名称: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专业简介

本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交通运输工程”省一级重点学科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车辆工程”省二级重点学科,具有“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数字化装备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汽车关键零部件试验平台”、“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高校工业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实验科研平台,并与全球500GE、西门子、中国移动、富士通等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共建了“GE自动化系统实验室”、“西门子工控网络技术实验室”、“中国移动福建有限公司移动通信实验室”和“富士通半导体物联网技术实验室”,正在建设中的还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车联网应用技术实验室”与“汽车电子测试及分析诊断平台”,以及与全球500强企业VMWareESRI及我国知名企业高德联合共建的“VMWare云计算教学与应用研究中心”、“ArcGIS教学与应用研究中心”、“AMAP教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可以为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本一级学科硕士点近年来承担了国家与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课题30余项,立项经费3000余万元。与厦门金龙、佳泰数控和新大陆等省内龙头企业联合开展了“混合动力客车及其关键部件研发及产业化”、“数控机床及其相关功能部件研发”和“车联网与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课题研究,获省科技重大专项3项;与联盟企业福工混合动力联合研发的“基于超级电容的混联式”驱动总成已装车1300余辆,是当前混合动力客车的主流形式,2012年“增程/插电式电动商用车开发”获得国家863计划立项资助;主持开发的“基于多模Mesh技术的骨干传输网络系统”解决了无线Mesh网络多跳传输带宽严重下降的问题,获国家自然基金和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其技术已部分转让给解放军总装某部;承担的“基于海量语义轨迹的交通驾驶行为认知与主动学习机理研究”课题可有效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生产水平,目前已应用于福建省大型交通运输企业的营运车辆安全监管服务系统,并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2012年,本学科团队获批“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车联网技术科技创新团队”。

本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已形成一支以蒋新华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师资队伍共7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2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获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人。联合我省交通信息通信中心和汽车工业集团等政产学研用单位20余家,牵头组织成立了“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福建省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两个产业联盟。为落实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牵头组织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省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等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优势单位,联合成立了“福建省北斗导航与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研究并解决国内外普遍面临的公众出行难问题,已初步建成服务海西交通运输相关产业的人才高地。

 

一、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实践的能力、学术交流的能力和组织协调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二、研究方向

1.交通信息工程及智能控制(对应于二级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2.新能源汽车技术(对应于二级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3.智能交通检测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应于二级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对应于二级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三、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实行学习年限2.5年的弹性学制。

2.学习分为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课程学习包括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分12学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在第1学期完成,专业课程在第23学期分散完成。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学术报告等)安排在前3学期内进行,硕士研究生的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前五周内完成,第4学期前五周进行中期检查,第5学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或实行以导师为主的导师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硕士生个人学习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包括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等,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交通信息工程及智能控制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选修或

必修

学分要求

 

368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必修

16学分

3680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必修

108000001

研究生综合英语I

36

1

1

必修

108000002

研究生综合英语II

36

1

2

必修

198001018

学术道德与职业素养专题

18

1

2

必修

138000002

数学物理方法

36

2

1

二选一

必修

138000004

随机过程

36

2

198001002

现代交通运输工程

54

3

1

必修

198001003

交通信息技术

54

3

2

必修

19800100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6

2

2

必修

198001005

物联网技术

36

2

1

任选三

选修

8学分

198001010

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

36

2

2

198001006

智能交通系统

36

2

1

198001004

交通信息控制系统

36

2

1

198001007

新能源汽车技术

36

2

1

任选一

选修

198001015

无线传感器网络

36

2

2

198001011

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

36

2

2

学术活动

研究生学习阶段至少参加7次专题学术讲座,每次讲座均应完成2000字以上心得体会;并作1次学术报告

0

1-3

必修

不计学分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两个部分,含本科生指导工作、工程实践、社会调查等)

72

4

1-3

必修

4学分

开题报告

0

3

必修

不计学分

中期检查

0

4

必修

总学分

要求

至少27学分

 

2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选修或

必修

学分要求

368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必修

16学分

3680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必修

108000001

研究生综合英语I

36

1

1

必修

108000002

研究生综合英语II

36

1

2

必修

198001018

学术道德与职业素养专题

18

1

2

必修

138000001

矩阵论

36

2

1

二选一

必修

138000004

随机过程

36

2

198001002

现代交通运输工程

54

3

1

必修

198001003

交通信息技术

54

3

2

必修

19800100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6

2

2

必修

198001019

汽车动力学

36

2

1

任选三

选修

8学分

198001007

新能源汽车技术

36

2

1

198001020

车辆NVH分析及控制

36

2

2

198001012

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

36

2

2

198001008

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

36

2

1

任选一

选修

198001005

物联网技术

36

2

1

198001011

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

36

2

2

学术活动

研究生学习阶段至少参加7次专题学术讲座,每次讲座均应完成2000字以上心得体会;并作1次学术报告

0

1-3

必修

不计学分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两个部分,含本科生指导工作、工程实践、社会调查等)

72

4

1-3

必修

4学分

开题报告

0

3

必修

不计学分

中期检查

0

4

必修

总学分

要求

至少27学分

 

 

3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智能交通检测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选修或

必修

学分要求

368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必修

 

 

 

 

 

 

 

 

16学分

3680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必修

108000001

研究生综合英语I

36

1

1

必修

108000002

研究生综合英语II

36

1

2

必修

198001018

学术道德与职业素养专题

18

1

2

必修

138000002

数学物理方法

36

2

1

二选一

必修

138000004

随机过程

36

2

198001002

现代交通运输工程

54

3

1

必修

198001003

交通信息技术

54

3

2

必修

19800100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6

2

2

必修

198001008

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

36

2

1

任选三

选修

8学分

198001015

无线传感器网络

36

2

2

198001004

交通信息控制系统

36

2

1

198001012

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

36

2

2

198001005

物联网技术

36

2

1

任选一

选修

198001007

新能源汽车技术

36

2

1

198001011

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

36

2

2

学术活动

研究生学习阶段至少参加7次专题学术讲座,每次讲座均应完成2000字以上心得体会;并作1次学术报告

0

1-3

必修

不计学分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两个部分,含本科生指导工作、工程实践、社会调查等)

72

4

1-3

必修

4学分

开题报告

0

3

必修

不计学分

中期检查

0

4

必修

总学分

要求

至少27学分

 

 

4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向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选修或

必修

学分要求

368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必修

 

 

 

 

 

 

 

 

16学分

3680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必修

108000001

研究生综合英语I

36

1

1

必修

108000002

研究生综合英语II

36

1

2

必修

198001018

学术道德与职业素养专题

18

1

2

必修

138000002

统计分析方法

36

2

1

二选一

必修

138000001

矩阵论

36

2

198001002

现代交通运输工程

54

3

1

必修

198001003

交通信息技术

54

3

2

必修

19800100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6

2

2

必修

198001011

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

36

2

2

任选三

选修

8学分

198001013

城市公共交通组织与管理

36

2

2

198001014

交通运输安全工程

36

2

2

198001009

交通需求管理

36

2

1

198001005

物联网技术

36

2

1

任选一选修

198001007

新能源汽车技术

36

2

1

198001015

无线传感器网络

36

2

2

学术活动

研究生学习阶段至少参加7次专题学术讲座,每次讲座均应完成2000字以上心得体会;并作1次学术报告

0

1-3

必修

不计学分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两个部分,含本科生指导工作、工程实践、社会调查等)

72

4

1-3

必修

4学分

开题报告

0

3

必修

不计学分

中期检查

0

4

必修

总学分

要求

至少27学分

2.学分要求

1)总学分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为2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4学分,实践课程4学分。

2)学位课程

硕士生学位课程16学分。具体课程学分要求如下:公共基础学位课程6学分:硕士生英语2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学术道德与职业素养专题》1学分。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不少于10学分。

3)非学位课程

非学位课程不低于8学分。

4)学术活动

研究生学习阶段至少参加7次专题学术讲座,每次讲座均应完成2000字以上心得体会;并作1次学术报告,但不计入总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

1.开题报告

具体要求详见《福建工程学院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阶段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2.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与答辩工作按《福建工程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七、其它

1.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2.附加要求

硕士生要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或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授权或全国三等奖以上奖励,方可授予学位。

3.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八、课程简介

1.课程的中英文名称

列入培养方案的课程都应有英文名称。此英文名称做为今后提供外文成绩的课程规范名称。

2.课程简介应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教学方式、课内外学时数、学分、预备知识及参考书目等。

详见附件1.《福建工程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